1. 首页
  2. 新闻

从 EIP-7987 到 L1 zkEVM:以太坊 L1 的扩容进阶之路

撰文:imToken

以太坊未来五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?

L1 的可扩展性。

本月起,Vitalik Buterin 和以太坊基金会就接连在多个核心议题上重磅发声:从 EIP-7987 提案(该提案早期被社区称为 EIP-7983,正式编号为 EIP-7987)试图为单笔交易设定上限,到 L1 zkEVM 正式迈入实验阶段,再到区块 Gas 上限提升,都表明以太坊 L1 扩容加速驶入落地快车道。

可以说,在 L2 生态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,以太坊已经到了重新聚焦于 L1 的扩容路径——Rollup 已经足够快,但 L1,还可以更轻、更强、更统一。

本文就尝试梳理这一系列更新背后的技术脉络,简单聊一聊以太坊 L1 计划如何实现下一轮大规模拓展?

一、分分合合,从 L2 到 L1 再出发

自从 2020 年 Vitalik Buterin 发表《以 Rollup 为中心的路线图》后,Rollup 便成为以太坊可扩展性的核心策略,催生了 Arbitrum、Optimism 等一系列 L2 项目,俨然成为了「以太坊的新大陆」。

不过 Rollup 的问题也正在于此,正如《读懂 ERC-7786:以太坊生态大踏步迈入「大一统」时代?》一文所言,当下宽泛意义上的 L2 就足有上百条之多,不仅使得大量交易和价值在 L2 上日益破碎割裂,同时 L1 作为数据可用性与最终结算层的角色也日益吃重。

这就不可避免地使 L1 承受日益沉重的运行压力,譬如高 Gas 交易(如 blob 提交、zkProof 验证)显著增加了 L1 节点计算与验证负担,状态空间不断膨胀也影响节点同步效率与链上存储成本,同时以太坊区块打包时间波动加剧,亦潜藏安全与抗审查风险。

来源:L2Beat

归根结底,过去几年 L2 的发展轨迹,也是一部「造墙史」——各家 Rollup 圈地自建流动性护城河,努力将用户与资产锁定在自身生态之中,这些高墙固然催生了局部效率,但也削弱了以太坊整体作为一体化网络的流动性与统一性。

正所谓「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」,以太坊正处于从 L2 分化回归 L1 重构的大周期转折点上,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对「以 L2 为中心」的阶段性修正:

让整个网络的使用体验更像是一个统一生态,而非数十条条割裂链的拼盘,这意味着未来跨 L1/L2 的资产转移、状态共享与应用切换,应当像在单链上那样顺滑无感。

也正因此,从 Based Rollup 到 ePBS 再到 L1 zkEVM,以太坊基金会协议研究团队与开发者社群正在系统性推进一系列 L1 层级的结构性优化,试图在不牺牲安全性与去中心化前提下,让主网具备更强的执行能力、可用性与抵御外部攻击的韧性。

二、EIP-7987 & zkEVM:为主网注入扩容基因

- 火星区块链

免责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« 上一篇
上一篇:Messari 研报:全面拆解 2025 Arbitrum 发展之路,从技术到生态的星火燎原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