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动性幻觉:当货币泡沫掩盖文明的结构性崩塌
撰文:arndxt, 加密 KOL
编译:Felix, PANews
当下正处于极度金融化的周期末期。
一种山寨币一个月内能涨十倍,但在一天内又可能跌去 20%,而 CT 却会表现得惊讶不已。当下身处泡沫市场,但泡沫只是表面现象。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流动性、扭曲以及一个在自身矛盾的重压下逐渐崩塌的文明。
标普 500 指数创下新高,人们欢呼雀跃。但若退一步看,所谓的历史新高不过是流动性幻觉,以一种没有任何支撑、被一切通胀所驱动的货币来衡量。经通胀调整后,自 2000 年代以来,标准普尔指数毫无进展。这并非「增长」,而是货币供应量的图表。
而且美联储下周不会降息。乐观情况是九月,如果经济形势恶化,或许十二月还会降息一次。但利率调整已无法解决任何问题。现在面对的是结构性问题,只有三件事真正重要:
1.债务体系的缓慢瓦解现代货币秩序已走到尽头。其建立在不断扩张的债务基础之上,如今它面临着无法解决的内部矛盾。旧的策略(刺激措施、救助计划、政策转向)都依赖于一个关键的错觉:债务越多,繁荣程度越高。
但这种错觉正在瓦解。生产率增长停滞不前。人口结构与这种体系背道而驰。劳动年龄人口基数正在缩小,抚养比正在扩大,消费越来越多地依赖信贷而非收入。这台机器正在老化,不再能自我修复。
索罗斯的超级泡沫论,常被误读为市场分析,实际上是对认识论的批判——错误的叙事如何支撑错误的体系。2008 年本应戳破这个神话。但它没有。新冠疫情做到了,因为代价是道德上的。事实证明,政府无法从最字面、生物学意义上保护其公民。许多政府认为,生存并非人人平等。
其结果是合法性衰败。如今的机构更像是靠监控、补贴和心理战支撑起来的门面。爱泼斯坦案并非异常,而是真实架构的短暂揭示:一个犯罪、治理和资本相互交织的体系。美国不再掩饰其腐败,而是将其货币化。
2. 智能封装围绕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讨论仍停留在天真的乐观主义中。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人工智能会像 Excel 或 AWS 一样被广泛普及,成为一种生产力工具,并通过订阅来盈利。
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如果机器获得了自我改进的能力,能够模拟复杂系统,并设计出新型武器,无论是生物、化学还是信息武器,它都不会是开源的。
核技术并未实现民主化。CRISPR 技术也不能随意使用。每一种强大的技术最终都会成为国家治理的工具,超级智能也不例外。
- 火星区块链
免责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