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科技股 30 年回报:头部公司、技术浪潮与 6 条投资教训
作者:Eric Flaningam
编译:深潮TechFlow
这是一篇关于30 年科技公司回报、价值增长、经验教训及未来意义分析的文章。
下一家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将与上一家有所不同。
这听起来像是显而易见的一句话,但我们却忍不住陷入模式匹配的泥潭。寻找下一个谷歌/Meta/亚马逊,或者 X 行业的 Uber,Y 行业的 Airbnb,或者 几乎任何行业 的 AI 代理。
好吧,为了不被每周的新潮流所裹挟,我们必须回顾过去。丘吉尔曾说过:“你回望得越远,你就能看得越远。”
所以我想对近代历史上成立的最大公司进行分析。不要被叙事所束缚,而是要关注数据告诉我们的东西,用莫布森(Mauboussin)的话来说,从外部视角来看待问题!
因果思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叙事方式。它既能令人信服地预测未来,又能令人信服地解释过去。我们的大脑擅长创造浅显易懂的叙事来解释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。
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统计思维,这通常被称为外部视角。与基于因果关系编织故事的方法不同,统计方法会着眼于过去类似案例的参考类别,并分析它们的结果。这些参考类别的结果被称为基准概率。
因此,我们将深入探讨:
-
过去 30 年技术价值增长数据
-
从价值增长中汲取的教训
-
这些经验教训对今天的技术投资有何启示
TL;DR
-
下一个千亿美元公司将与过去截然不同
-
明确你的赛道:是全垒打、满贯打,还是像《空中大灌篮》一样瞄准外太空?
-
软件就像鸡肉,80% 的味道都一样
-
“市场规模”可能是优秀投资者错失优秀公司的最大原因
-
公司往往与其所依托的科技浪潮息息相关
-
最后不得不提:永远不要低估幂律法则的力量!
此外,我们上周发布了Felicis 初创企业招募计划。欢迎查看我们期待投资的领域。
关于方法论:绝大多数技术价值都集中在最大的公司身上,因此我选取了自 1995 年以来成立的所有 Pitchbook 上标有 IT 价值 5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。 (注意:这不包括亚马逊、Nvidia、微软和苹果。)我让 Claude 帮助对这些公司进行分类,因此我认为确切的数据在方向上非常准确,但在本质上并不准确。
让我们开始吧。
30年科技公司回报数据该数据集涵盖了 65 个类别,300 多家公司,创造了价值 13 万亿美元。以下是其中最成功的公司的亮点:
现在我不会再详细讨论幂律,但排名前七的公司占据了该数据集的近 50%。
- 火星区块链
免责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